爱信智耀用AI赋能免疫疾病的新靶点发现,积极推进自研First-in-Class新药项目

作者:冯汝梅(动脉网 www.vbdata.cn)

 

 

近年来,AI制药风再起,产业发展备受资本市场关注。微软、谷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们正在将生物技术视为AI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3年,英伟达就已投资了超过10家AI制药创业公司。世界知名的国际大药企亦纷纷拥抱AI,强调AI在创新药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今年,NVIDIA GTC 2024大会让“AI+医药”再度成为关注焦点,AI制药被贴上“下一个黄金赛道”的标签。此外,谷歌DeepMind与Isomorphic Labs推出新一代AI生物分子结构模型AlphaFold 3,这一工具的出现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巨大推动力。站在聚光灯下的AI制药,再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

 

上海爱信智耀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Ailomics Therapeutics Co., Ltd,下称“爱信智耀”)创始人兼CEO张清博士表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能够让AI真正产生价值,是AI制药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一家布局AI制药领域的企业,爱信智耀正在通过AI等创新技术,突破药物研发的核心困境,即找到驱动疾病进展的关键机制和靶点,并针对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免疫类疾病进行创新药物研发

 

发展至今,爱信智耀已在上海张江药谷建立了新药研发中心,并搭建了五个技术平台。目前,公司已发现了多个驱动疾病进展的新机制与新靶点,并建立了新药研发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其中一个自研项目的PCC(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确认。

 

 

核心团队来自MNC,拥有10余年新药研发经验

 

爱信智耀成立于2022年7月。仅两个月后,公司便宣布完成由启明创投领投的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爱信智耀快速获得知名资本青睐的背后,是一个拥有10余年国际大药企新药研发经验的优秀核心团队。

 

爱信智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清博士先后在葛兰素史克(GSK)、安进(Amgen)和罗氏(Roche)工作共14年,曾支持多个药物研发项目的推进,是3个临床候选药物分子的共同发明人。重要的是,张清博士本身拥有超过24年的计算生物学研究经验,熟悉生物信息学、AI和分子模拟在疾病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多年的行业观察,张清博士发现,绝大多数药企通过查阅文献等传统方式寻找新靶点,由此导致靶点同质性高、临床成功率低的情况。与此同时,近年来测序和AI等创新技术蓬勃发展。

 

“所以我想改变打法,成立一家利用先进的测序和AI技术去系统地理解疾病生物学,从而发现新靶点、研发治疗药物的公司”。于是,张清博士先后找到了同样在生物医药领域深耕的丁尧博士与班霆博士,三人联合创办了爱信智耀。

 

其中,公司联合创始人丁尧博士先后就职于恒瑞、安进和百济神州,有超过10年的抗体研发经验,是靶向PDL-1的治疗性抗体(SHR-1316)的早期研发负责人之一。公司联合创始人班霆博士曾就职于罗氏和安进,拥有10年生物学以及转化医学研究经验,此外,还拥有生物医药企业早期股权投资和孵化经验。

 

爱信智耀核心团队成员 图源:爱信智耀

 

 

以患者样本数据为分析基础,提高临床转化成功率

 

一般而言,AI制药公司的数据来源多样,包括外部公开资源、合作伙伴共享的数据和自主研发所得的数据等。其中,已发表的文献数据、公开的靶点库以及其他公开数据资源是公司常用的数据来源之一。

 

作为一家致力于创新药研发的初创公司,爱信智耀走了一条特别的药物研发道路。“从临床到科研再到临床(from bedside to bench and to bedside again”是爱信智耀践行的新药研发模式。即从患者样本和临床数据开始,通过AI增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导致疾病进展的关键信号通路和潜在的创新药物靶点。进而利用临床样本构建人源的体外3D疾病模型,并在人源和动物疾病模型中验证候选靶点、筛选分子。随后开发first-in-class候选药物,并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最终开发出可供患者使用、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

 

该新药研发模式的实现,离不开技术平台的支持。在完成天使轮融资后,爱信智耀搭建了五个技术平台——计算、器官芯片、体内药理、体外药理、生物药。

其中,计算平台最核心。基于该平台,研发团队分析来自患者的单细胞转录组等多组学数据,找到导致疾病临床表征的关键细胞类型和细胞间通讯,并在其中选择重要、安全、新颖的靶点。

 

依托技术平台和团队优势,爱信智耀目前已发现多个免疫性疾病的新靶点,开展的自研项目均已研发出有生物学功能的大分子,且已得到初步的动物模型验证。

 

 

启动Pre-A轮融资,推进BD合作,加速新药开发

 

为了加速候选产品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爱信智耀制定了“多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张清博士提到,爱信智耀的定位是一个基于多个技术平台的管线公司,所以我们既有自研管线,也积极拓展对外合作。

 

因此,除自主开发和商业化药物外,爱信智耀还积极寻求与跨国制药公司共同开发治疗药物、与体外诊断公司共同开发伴随诊断的商业合作机会,即通过管线BD、合作授权等方式共同探索和开发创新治疗药物

 

近年来,各大药企纷纷通过裁员、闭厂、停临床、砍管线等方式应对专利悬崖、市场竞争加剧、研发成本上升等诸多挑战。“降本增效”成为几乎所有药企当下发展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AI在创新药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被再次重视。根据华创证券研报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TOP 20药企都已布局AI+新药研发。从2023年至2024年2月,有公开金额的MNC与AI制药公司项目,合作潜在总额超120亿美元,平均合作金额为8.4亿美元。

 

尽管以AI为主要驱动力研发的药物目前尚无一款获批上市。不过,随着算法与模型的持续迭代以及AI制药运行模式的调整优化,AI会不断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和质量。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近期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对100+家AI制药公司的临床管线进行定量分析,且重点关注AI分子的临床成功率。根据研究统计数据测算,研究人员发现,AI分子在所有临床阶段取得成功的概率将从5% - 10%提高到9% - 18%,成功率提高了将近一倍。

 

对于未来AI在药物研发领域中的发展,张清博士表示,“‘数据、算法、验证、落地’是AI药企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4个要素。其中验证和落地,即实现商业化闭环,是AI真正产生价值的体现。基于专有的病人多组学数据和结合专业知识的AI算法,通过系统生物学的视角去剖析和理解复杂的疾病机制,是爱信智耀提高临床转化成功率、快速推进商业化落地的关键”。

 

因此,为了加快将候选项目推进至临床阶段以及推动计算平台的迭代,爱信智耀已于近期启动了Pre-A轮融资

Home Page    News    News (Chinese)    爱信智耀用AI赋能免疫疾病的新靶点发现,积极推进自研First-in-Class新药项目